「移民潮」令港校師生流失?校長淡定回應:未必是壞事
港生願回大灣區升學
首先,對於學生流失的情況,何文田直資學校創知中學的校長黃晶榕表示,或與學生選擇在外地升學有關。
他指出,雖然創知過去兩年流失20多名學生,但之後已有所改善,其中今學年整體學生人數已較上學年增加30多人;
儘管今年學生流失情況仍有出現,比如中一新生有14人最終流失,但黃晶榕透露,「除了前往海外,也有人返內地升學,隨著大灣區開辦港人子弟學校,愈來愈多港生被『截流』」。
廣東省深圳羅湖的港人子弟學校。
黃晶榕坦言,創知的情況其實不算嚴重,以他所知,有一所東區全開英文班名校,過去一年流失約160名學生,九龍城與觀塘亦各有一所名校,流失140及150名學生,「估計因這些學校的學生,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,多前往外地升學。」
部分教師辭職反有利校園去政治化
公民科取代通識科
至於改革時間較急,相關教材滯後的問題,黃晶榕則認為不難解決,因為學校可自行按教育局指引,在框架下作出調整。
黃晶榕指公民科有明確指引,可增加教師信心。
他指出,過去通識科出問題,主要是教材除由出版社提供外,老師也可用網上資料,但那些資料有些是來源不明、失實,甚至是反社會反國家,老師一旦使用就如同向學生洗腦。
黃晶榕表示,有些老師很專業、具有家國情壞,當然會盡心教學,但有些心懷不軌的教師,便會利用這些灰色地帶教壞學生。
新課程不會增加學生壓力
黃晶榕續表示,以前教育局在通識科審查不嚴謹,間接造成數年前的社會動盪,這實在需要調整,尤其是課程涉及歷史及社會人文學科等資料,如在審查時可邀請校長、老師、專家、內地學者、甚至是國家教育部人員等等來參與審核的工作,那便可以做好把關工作。
他舉例指,不少通識課教材都會用上「兩地政府」等字眼,把香港政府與內地政府等同一個級別,這是概念上的錯誤,教育局需要加強監督。
黃晶榕又建議,公民科不只是高中的問題,它亦涉及函接初中課程,而初中課又涉及小學課程,所以教育局需要系統處理,不能只聚焦在高中課,如此才能正本清源,撥亂反正,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國家,認識「一國兩制」。
公民科現時已有重點題目教材。
對此,教評會主席何漢權亦向《橙新聞》表示,雖然公民科的相關教材預計要明年9月才可使用,但教育局除指引外,亦給予學校12個重點題目的教材,相信已能應付教學使用,希望家長不要擔心。
此外,新課程只有合格與不合格兩個級別,相信對學生也不會有太大壓力。
公民科開學第一課!
說到這裡,相信大家也和小編一樣好奇公民科長什麼樣子,不妨一起看看香港多所中學今日(9月2日)開始教授的公民科第一課的情況吧 ↓
漢華中學老師教授「一國兩制」下的香港。
漢華中學及香島中學老師今日在公民科課上,就教授了「『一國兩制』下的香港」這一主題,希望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香港、國家及現今世界的狀況,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,讓學生成為有識見、具備世界視野、認同國民身份且負責任的公民。
其中漢華中學中四級的老師選擇從幫助學生認識香港出發,通過設置問題並與學生互動,如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是?」「哪一個機構負責籌備及編製基本法?」「1984年,中英兩國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什麼文件?」幫助學生了解香港的現狀。
香島中學老師介紹公民科的三大主題。
香島中學老師則介紹了公民科的三大主題,第一大主題就是「『一國兩制』下的香港」,包括「一國兩制」的內涵和實踐、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、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。
據悉,公民科課程三個主題之一「『一國兩制』下的香港」的相關學與教資源,包括教學簡報、教學參考示例、工作紙,以及專為學生設計的網上自學課程等,當前已陸續上載至公民科的網上資源平台供學校使用,大致涵蓋中四級公民科課程所有內容重點。
教育局指出,由於公民科是由通識科發展而來,以往為通識科所編製的教材,部分內容亦切合公民科的課程,學校可繼續適當地選用,相關學與教資源已全部上載教育局網頁。
(本文圖片來自星島、大公文匯全媒體及網絡)
往期推薦
| |||
| |||
| |||
|